自2015年底以来AC米兰宣布与赞助商续约,提升俱乐部商业价值,中国资本频频在欧洲体育市场“买买买”,特别是收购了杏彩体育众多足球俱乐部。单单是8月5日就披露了三起交易AC米兰宣布与赞助商续约,提升俱乐部商业价值: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控制AC米兰宣布与赞助商续约,提升俱乐部商业价值的海峡基金收购AC米兰99.93%AC米兰宣布与赞助商续约,提升俱乐部商业价值的股权、a股奥瑞金(002701)收购法乙欧塞尔60%的股权、a股棕榈股份(002431)与赖国传等收购英超西布朗维奇88%的股份。
除此以外,复星、万达、苏宁等大佬早已在欧洲布局。下图是小编的总结(参考了DT财经的信息)
各路大佬“买买买”的动力何在
1,炒作股票,跨市场套利?
A股只要沾上一点体育题材,股价就一路飙升,分分钟超100倍 P/E。收购海外体育资产,是A股公司进入体育行业成本最低的途径。毕竟,和国内很多做票务、营销、体育器材的公司相比,俱乐部才是真正的体育资产。
但是,不知是审美疲劳,还是力度不够,很多A股公司收购了俱乐部之后,股价缺乏表现。如奥瑞金AC米兰宣布与赞助商续约,提升俱乐部商业价值:
2,学习海外先进管理经验,进军体育产业?
英超、西甲、意甲的俱乐部系统完善、运作成熟,在球员培训、品牌推广、商务开发方面,遥遥领先于国内。
因此,不排除一些企业通过收购海外俱乐部,积累经验,为以后在体育行业大展宏图而做准备(一种猜测,不一定错)。
3,把中国球员带到海外青训、踢比赛,提升中国足球水平?
很多大佬在收购欧洲俱乐部时,都提到将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提升中国足球水平。但这能成真吗?
小编记得,90年代中国健力宝小将在巴西留学多年,最后也没弄出啥大新闻,连02年世界杯的主力也只有李铁、李玮峰两名健力宝小将。目前在葡萄牙、法国的中国年轻球员,大部分在当地也打不上比赛,不得不回国。
只能说大佬们真是有钱任性。
那么,小编不禁想问,投资欧洲足球俱乐部真是一门好生意吗?
俱乐部的收入结构
以下是阿森纳俱乐部2013/14、14/15年两赛季的收入,包括比赛日收入(门票、餐饮等,29.1%)、转播费(36.2%)、商业(含零售/特许、商业/赞助,30.0%)、房地产收入(4.3%)、球员交易收入(占比极低):
结构上,商业占比不断提升,比赛日收入占比下降,转播收入则取决于各联赛的综合商业价值。以下是知名俱乐部13/14年的收入构成:
影响俱乐部收入、盈利的因素
1,球队的表现及受欢迎程度
球队表现越好,商业收入就越高,转播分成也更高。相应地,球队会有更多钱去买优秀球员,进一步提升比赛成绩,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而优秀球员、教练、管理层的加盟,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2,所在国的经济环境
外部环境是俱乐部的生存土壤,一国经济环境越好,球队运转才能流畅,并吸引优秀球员加盟,球队的各项收入也越高。
例如,近几年意大利经济不景气,比赛上座率不足,商业收入减少,很多俱乐部不得不靠卖球员为生。而优秀球员的流失,又导致意甲整体商业价值下滑,恶性循环。也许,只有中国土豪才能救意甲了。
3,比赛转播合同金额及分成机制
不同联赛的转播金额和分成机制差异巨大。相对而言,英超、德甲的分成相对平均,因此很多中小俱乐部也可生存;而西甲、意甲分成则差异悬殊,造成很多中小俱乐部举步维艰,频频倒闭。
例如14/15赛季,英超总转播收入22.5亿英镑,第一名切尔西可分得1.4亿、最后一名女王公园巡游者队也有0.9亿。
而当季西甲总转播收入7.6亿欧元,第一名巴塞罗那可得1.6亿,而最后一名科尔多巴仅0.14亿;意甲总转播收入8.6亿欧元,第一名尤文图斯0.96亿,而最后一名恩波利仅0.2亿。
4,其他因素
重要商业合同的签订(例如巴黎圣日耳曼搞定卡塔尔土豪,拜仁搞定德国电信、阿迪、安联、奥迪等德国巨头)、幕后老板的投入程度(把俱乐部当成一门生意or爱好)等等。
足球俱乐部的盈利能力
不少足球俱乐部已经上市,可以看到他们的财务报表,如曼联、尤文图斯、拉齐奥、里昂等:
1,曼联
2014财年收入4.33亿英镑,盈利0.24亿英镑;15财年收入3.95亿英镑,亏损0.01亿英镑。
2,尤文图斯
2014财年收入3.16亿欧元,亏损0.07亿欧元;15财年收入3.48亿欧元,盈利0.02亿欧元。
3,多特蒙德
2015财年收入2.76亿欧元,盈利0.06亿欧元。
4,里昂
2015财年收入0.96亿欧元,盈利0.22亿欧元。
盈利不佳,大量俱乐部上市后退市
历史上曾经出现俱乐部蜂拥上市,后集体退市的情况(知乎:胡子拉碴的怪叔叔 整理):
总而言之,大部分足球俱乐部收入并不稳定,常年在盈亏之间徘徊。相比其他商业模式,俱乐部真不是一门好生意。
不过,土豪的心思咱也猜不懂,不是么……
(微信公众号:quji7788 ;微博:@金融圈女神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