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 草木 读书 旅途
领略未知世界宁德队战至最后一刻,夺得胜利,种植眼下生活
因英勇救人而负伤的道斯躺在担架上,将爱人给的《圣经》护在心口,从钢锯岭上乘“索道”而下时,那个慢悠悠的镜头,似漂浮在云端,似羽化而登仙,仿若耶稣降世,泽被人间。这一刻,他成了英雄,也成为完整的自己,不再迷惘,无比轻松。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宁德队战至最后一刻,夺得胜利我一路狂奔去看《血战钢锯岭》(Hacksaw Ridge),并非狂热于血战与激情,只是杏彩体育不想错过开场第一幕。我一贯认为影片第一幕至关重要。终于,在争分夺秒的最后几秒看到了开场第一句话,“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当然是至关重要的一幕。从头至尾,导演想让人确信的不就是这句话么?信了这句话,片中的一切都会成为“存在即合理”。
虽然,真实是无法演绎的。
原谅我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以至于整场“战斗”几乎没放松过多少时间,肌肉绷得厉害。
本片讲述了一个出身战争后遗症家庭且小时候因差点误杀兄弟而遭受精神重创(洗礼)的“神经质”基督徒戴斯蒙德·道斯长大后勇敢追求爱情,耿直对抗规则,怀抱拯救世界之伟大理想,坚持做自己,最终成长为一个有恒定信仰的英雄的故事。
概括得真是俗套啊。
直观感受,初看还以为是美国征兵宣传片,再看是基督传教片,看完了觉得是一部挺干净纯粹的关于信仰与选择的片子。
当然,也同许多人的认知一样,我方奉行上帝的旨意,敌人都是魔鬼。全片根本没给敌方一点像样的台词,只记得有许多狰狞又模糊的脸偶尔喊出一两句疯狂又空洞的集体口号,诸如“天皇万岁”、“为天皇而战”之类。
没有一点多余的东西,所以说“干净”。
我不确定这是否有讨好中国市场的嫌疑,恰好又选了“合适”的档期,难免让人多想。毕竟尸体泡在臭水里被老鼠咬的都是日军。
或者说,这部片子表达的真正“敌人”是世俗的观念,机器的准则,以及对信仰的迷惘。于是,炮火纷飞血肉模糊的战争也成了绿叶,成了为凸现那一点珍贵的“静”而设置的喧闹,成了十字架上耶稣眼里的众生。
唯一的男主道斯,那么坚定又那么迷茫,以至于这个有着纯真笑容的男人也会狂躁得捶墙顿足,不知所措。被误解,被排挤,却不知道该怎样解释自己,证明自己孤独的信仰。他脑袋里长了一颗顽固的悖论,外力无法消弭。执意参军也执意不碰枪,加入战争是为了奋勇救人而非奋勇杀敌。在暂时被丢弃的危机四伏的战场上,他奇迹般地独自救下了75个人。
多么孤独!信仰如此寂寥,而证明信仰的过程也这般孤立无援。
作为美军医疗兵,他甚至还救了几个敌人。影片对此的处理是“(大致内容)有个神经病一整晚都在往下面送人,还有几个日本人,不过他们没撑过来”。看到此处,我暗自笑了,真的只是因为没撑过来吗?此处不便深究了。估计那几个日本伤员临死前都没法好好回忆温情,不得不分出心思来怀疑这个世界,如果还存有意识的话。
战争残酷,好在道斯是幸运的。他有温和慈爱的母亲,看似暴力颓废实则默默守护的父亲,能相互切磋共同生长的兄弟,美丽坚定且善解人意的爱人,有霸道却温情的长官,嚣张又义气的战友,嗜血如魔鬼般的敌军,还有深入骨髓的信仰与奇迹般的好运气,以及一片人迹罕至几乎专属于他的山野树林。这些成全了他,缺一不可。
不得不说,最后,因英勇救人而负伤的道斯躺在担架上,将爱人给的《圣经》护在心口,从钢锯岭上乘“索道”而下时,那个慢悠悠的镜头,似漂浮在云端,似羽化而登仙,仿若耶稣降世,泽被人间。这一刻,他成了英雄,也成为完整的自己,不再迷惘,无比轻松。
同为好口碑的战争片,网上有许多人拿梅尔的《血战钢锯岭》与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作比较。窃以为,它们的共通点是,好的战争片都反战,好的影片都关乎人性。前者内容简单得多,一眼看到了未来,却使人坚定;然而看后者,我猜不到结局,看完之后依旧心绪不宁,在对人性的复杂度与无限可能的把握上,李安更胜一筹。而前者,很简单,纯粹得叫人暗自惭愧。
当信仰与现实不相容,我们能否做出忠于自己的选择?我们能否幸运执着如道斯,在枪林弹雨中坚强存活?
祝你好运。
文|夏雨雪
(新浪微博@夏雨雪)
图|整理自网络
-END-
关注“首推编辑部”微信公众号
我们的每一份用心,都希望有你的注目
发表评论